本文摘要:
人教版1-6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位图文详解+常识点 上 网课、下 资料 、一起 预习 人教版数学 一年级第七单位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7单位《认识钟表》(P84-87)图文解说 第七单位常识点 1、认识钟面 钟面:钟面上有12个数,有时针和分针。分针:钟面上又细又长的指针叫分针。时针:钟面上又粗又短的指针叫时针。2、钟表的种类:日常糊口中的钟表一般分两种,一种:挂钟,钟面上有12个数,分针和时针。 另一种:电子表,外貌上有两个点“:”,“:”的左边和右边都有数。
人教版1-6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位图文详解+常识点 上 网课、下 资料 、一起 预习 人教版数学 一年级第七单位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7单位《认识钟表》(P84-87)图文解说 第七单位常识点 1、认识钟面 钟面:钟面上有12个数,有时针和分针。分针:钟面上又细又长的指针叫分针。时针:钟面上又粗又短的指针叫时针。2、钟表的种类:日常糊口中的钟表一般分两种,一种:挂钟,钟面上有12个数,分针和时针。
另一种:电子表,外貌上有两个点“:”,“:”的左边和右边都有数。3、认识整时:分针指向12,时针指向几就是几时;电子表上,“:”的右边是“00”时暗示整时,“:”的左边是几就是几时。4、整时的写法:整时的写法有两种:写成几时或电子表数字的形式。
如:8时或8:00 易错点阐发 展开全文 人教版数学 二年级第七单位 第七单位常识点 1、认识时间 (1)钟面上有时针和分针,走得快的,较长的是分针;走得慢的,较短的是时针; (2)钟面上有12个大格,60个小格,1个大格有5个小格。时针走1大格是1小时,分针走1大格是5分钟。(3)时针走1大格分针要走一圈,所以1时=60分; (4)半小时=30分,一刻钟=15分钟 (5)时间的读与写:如3:30,可以读作3时30分,也可以读作3点半;8时零5分应写作8:05。
2、运用常识解决问题 (1)要按着时间的先后顺序摆设事件,时间上不能反复。(2)问过几分钟后是几时,先要读呈现在是几时,再推算过几分钟后是几时几分。(3)时针和分针能形成直角的时刻是3时和9时。易错点阐发 人教版数学 三年级第七单位 第七单位常识点 1、有4条直的边和4个角的关闭图形我们叫它四边形。
2、四边形的特点:有四条直的边,有四个角。3、长方形的特点:长方形有两条长,两条宽,四个角都是直角,对边相等。

4、 正方形的特点:有4个直角,4条边相等。5、 长方形和正方形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。6、 平行四边形的特点: ①对边相等、对角相等。
②平行四边形容易变形。( 三角形不容易变形) 7、周长: 8、公式: 长方形的周长=(长+宽)×2 变式:①长方形的长=周长÷2-宽 ②长方形的宽=周长÷2-长 正方形的周长=边长×4 变式:正方形的边长=周长÷4 易错点阐发 人教版数学 四年级第七单位 第七单位常识点 1、条形统计图的特点:能直观的看出各类数量的巨细,便于比力。2、在绘制条形统计图时,条形图一格暗示几,要按照详细环境来确定。易错点阐发 人教版数学 五年级第七单位 第七单位常识点 1、方法:化大为小或化繁为简,绘图,列表,再总结应用 2、植树问题: (1)一端栽一端不栽(或关闭的图形。
比方围成一个圆形、椭圆形): 距离数=总长÷间距;总长=间距×距离数; 棵数=距离数;距离数=棵数 (雷同问题有:敲钟听声,上楼时间.....) 例:植树节到了,五年级学生决定在一条60m的小路一旁栽树,每隔3m栽一棵。假如只 有一端栽树,则需要( 20 )棵树。阐发:只有一端栽树,所以按照: 距离数 = 棵树、全长÷距离长 = 距离数; 得出:棵树 = 距离数 = 全长÷距离长 = 60÷3= 20(棵)。
(2)两头要栽: 距离数=总长÷间距;总长=间距×距离数; 棵数=距离数+1;距离数=棵数-1 (雷同问题有:竖电线杆,两头插旗......) 例:在一条笔挺跑道一边的两头等间隔地插了8面红旗,把这条跑道分成( 7 )段。阐发:在没有关闭的线路上插旗,因首尾两头都要插,所以插旗的旗数比段数多1。解答:段数=旗数-1=8-1=7(段) (3)两头不栽: 距离数=总长÷间距;总长=间距×距离数; 棵数=距离数-1;距离数=棵数+1 (雷同问题有:锯木头,剪铁丝......) 例:一棵木头长12m,要把它平均锯成4段,每锯一段需要3分钟,一共要用几多分钟? 阐发:要锯成4段,因两头都不消锯,相当于两头不植树的道理,那么锯的次数比段数 少1,所以次数= 4-1=3(次),所以总需时长=次数×每锯一段时间=3×3=9(分钟) 3、锯木问题: 段数=次数+1; 次数=段数-1 总时间=每次时间×次数 4、方阵问题:最外层的数目是:边长×4—4或者是(边长-1)×4; 单边边长=(最外层数目+4)÷4 整个方阵的总数目是:边长×边长 5、关闭的图形(比方围成一个圆形、椭圆形): 总长÷间距=距离数; 棵数=距离数。

6、过桥问题 总长=车身长+车间距×车距离数+桥(路长) 速度=总长÷时间 7、出租车计费(信件邮资、洗照片)等问题。(分段计费) 计较时分成两部门。(1)尺度部门。已经知道总价的,不再计较,不知道总价需计较。
(2)超出部门。超出数量×超出单价。最后相加。易错点阐发 人教版数学 六年级第七单位 第七单位常识点 1、扇形统计图的意义:用整个圆的面积暗示总数,用圆内各个扇形面积暗示各部门数量同总数之间关系,也就是各部门数量占总数的百分比,因此也叫百分比图。
2、常用统计图的长处: (1)条形统计图直观显示每个数量的几多。(2)折线统计图不仅直观显示数量的增减变化,还可清晰看出各个数量的几多。(3)扇形统计图直观显示部门和总量的关系。易错点阐发 各版本、各科目预习资料连续更新中返回,检察更多。
本文关键词:人教,版,人教,版,爱游戏下载,1-6年级,数学,上册,第七,单位
本文来源:爱游戏app下载-www.lzplthg.com